Tsingy de Bemaraha National Park: A Geological and Ecological Marvel
贝马拉哈•磬吉国家公园(法语名称:Parc national Tsingy de Bemaraha,英语名称:Tsingy de Bemaraha National Park)位于马达加斯加西部梅拉基区(Melaky Region),距离猴面包树之都穆龙达瓦210公里,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马达加斯加三大世界遗产之一,并于1997年正式成立国家公园。贝马拉哈石林就像是真正的石灰岩教堂,是马达加斯加岛最大最壮观的国家公园,更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林,占地面积157710公顷。截止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人包括科考队完整的探索过该国家公园。
保护区内覆盖这个茂密的森林,拥有峡谷、湖泊、沼泽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特有物种高达85%,其中47%为当地独有。
“Tsingy”一词,在马尔加什语中是“在这里你不能赤脚通过”的意思, 生动描绘了公园内锋利如刀片的石灰岩尖峰景观。组成这一片石林的石灰石由大约2亿年前海底的贝壳化石沉积而成,又在陆地上经过了500万年的雨水侵蚀和冲刷,才有了我们今天在马达加斯加看到了如此磅礴壮观的景象。这里挺拔的青贝峰、尖岩林、壮丽的马南布卢河河谷、连绵起伏的群山和高耸的山峰像经过规划一样整齐密集的排列着,从空中俯瞰,好似一个繁茂的城市街区景观,壮观而神奇(中国云南石林同款)。
长期以来不便的交通使这里完整的保存了亿万年来马岛孤独进化的地质地貌和生态,高耸严峻的石林(有的甚至高达200米),深涧幽谷密布,垂直分布的生态环境孕育出复杂多样的植被,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天然迷宫”。 至今还没有任何一支科考队能完整详实的探测该地区,所以这里堪称是自然科学家和崇尚探索发现的背包客的梦寐以求的圣地。
作为生物多样性的“诺亚方舟“, 园内85%的动植物为特有物种,47%为当地独有。其垂直分布的微生境(如石灰塔顶部的干燥区域与底部的湿润土壤)为物种提供了独特栖息地;同时由于石林易碎、防火等特性,使这里又成为许多珍稀动物和鸟类的天然避难所。
公园里的动物世界:
- 13种狐猴。3种昼行狐猴和10种夜行狐猴。瓦氏冕狐猴、红额美狐猴、环尾狐猴、肥尾倭狐猴、灰色小鼠狐猴、蓬毛狐猴、灰色驯狐猴等。
- 94种陆栖鸟和水栖鸟,包括马达加斯加鱼鹰、朱鹮、马岛鹃、科氏马岛鹃等马达加斯加鹗Ankoay,是马达加斯加西部特有的物种。
- 15种蝙蝠。
- 22种两栖动物和66种爬行动物。包括叶尾守宫、长尾蜥蜴、马达加斯加鬣蜥、枯叶变色龙,特有的爬行动物是公园的重点保护目标之一。
- 特有的哺乳动物,环尾獴,马岛鼠。
植物天地:
约650种植物, 包括耐旱的猴面包树、黑檀木、兰科植物等,在石灰岩缝隙中顽强生长。崎岖的地形与季节性河流(如马南布卢河)形成天然屏障,使这里成为濒危物种的避难所。



怎样进入贝马拉哈公园?
公园分为大磬吉(Grand Tsingy)和小磬吉(Petit Tsingy)两大区域,探险需跨越吊桥、攀爬垂直梯,并依赖专业向导。